MMIC 制造有 9 个处理步骤。

1. 衬底材料生长

从单晶锭生长半导体材料。

2. 晶圆生产

将晶锭锯成晶圆。

3. 表面层

生成 MMIC 的有源层。

4. 光刻

需要在晶圆表面形成图案。

5. 晶圆减薄

从下侧进行研磨,使得晶圆被减薄至设计工程师在其设计中使用的厚度。

热管理

晶圆减薄是为了更好的散热。

  1. 功率放大器的效率约为 40%,因此需要以热量的形式耗散大量功率。
  2. 由于基板的宽度通常远大于厚度,因此最好从背面散发热量。
  3. 背面也可以安装在金属板上,然后用作散热器。
  4. 靠近通道时,热梯度通常较大,因此尽可能减小厚度将是有利的。

然而,如果基板非常薄(< 100 μm),晶圆和芯片处理就会变得困难,并且产量可能会随之降低。

指向原始笔记的链接

6. 添加过孔

蚀刻接地过孔。过孔用于在 MMIC(例如微带线)顶面上的导体(金属化层)与接地层之间提供短路连接。不幸的是,如果制造的通孔的物理长度等于基板厚度,将产生寄生电感。

如果要模拟正确的电路性能并在物理上实现,则需要在电路模型中考虑寄生电感。代工厂有他们自己的通孔设计公式。

7. 背面金属化

创建地平面。

8. 芯片分离

将晶圆切割成单独的芯片。

9. 质量控制

检查和测试。

芯片拒绝的原因通常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加工良率、直流和射频测试良率、锯切良率、视觉良率和封装良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