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晶硅的直拉法生长

高纯度的半导体级多晶硅在一个坩埚(通常是由石英制成)中被加热至熔融状态。诸如硼原子和磷原子的杂质原子可以精确定量地被掺入熔融的硅中,这样就可以使硅变为 P 型或 N 型硅。这个掺杂过程将改变硅的电学性质。

将晶种(或称“籽晶”)置于一根精确定向的棒的末端,并使末端浸入熔融状态的硅。然后,将棒缓慢地向上提拉,同时进行与坩埚方向相反的旋转。经过引晶、放大、转肩、等径生长、收尾等过程,硅单晶就生长出来了。

如果对棒的温度梯度、提拉速率、旋转速率进行精确控制,那么就可以在棒的末端得到一根较大的、圆柱体状的单晶晶锭。通过研究晶体生长中温度、速度的影响,可以尽量避免不必要的结果。

上述过程通常在惰性气体(例如氩)氛围中进行,并采用坩埚这种由较稳定的化学材料制成的反应室。

生长机理

  • 可生产大直径单晶,是目前 IC 用 Si 单晶的主流拉制方法;
  • 将电子级多晶硅原料(纯度 9 个“9”以上)在石英坩埚中加温至 1417℃(Si 的熔点)以上使其熔化,“拉制”是熔液在籽晶上冷凝并规则排布的过程,采用单晶籽晶作为起始材料,籽晶的晶向决定着所拉出单晶的晶向;
  • 核心的问题是温度场的控制,拉晶速度决定了单晶棒的直径,而单晶的晶格完整性、掺杂均匀性等也主要由冷凝过程的温度分布决定;
  • 直拉法中晶体在熔体表面处生长,而不与坩埚相接触,这样能显著地减小晶体的应力,并防止锅壁的寄生成核;
  • 高温下石英坩埚中的 O、C 等杂质会进入 Si 熔液,如何处理这些杂质也是一个关键问题。

分凝系数

固液体中的杂质分凝系数: = 是杂质在固体中的溶解度; 是杂质在液体中的溶解度。

Dopant
As0.3
Bi
C0.07
Ui
00.5
P0.35
Sb0.023
AI
Ga
B0.8
Au

附录

笔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