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 马克思认为人类要生存和发展首先必须解决物质生活资料问题,生产这些资料是人类第一个历史活动,生产力是人类社会生活和全部历史的物质基础。
    • 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
      • 生产力具有客观现实性和社会历史性
      • 生产力的重要方面包括其水平、性质、状况和发展要求
        • 生产力的水平表现为生产发展的现实程度;
        • 生产力的性质取决千生产的物质技术性质,主要是劳动资料的性质;
        • 生产力的状况是这两者的统一,表现为生产力的运行状态或发展态势;
        • 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与生产力上述三方面的规定性紧密联系在一起,是指现实的生产力不断获得解放和发展的基本要求
      • 生产力的基本要素
        • 劳动资料,也称劳动手段。
          • 它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所运用的物质资料或物质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
            • 人们解决社会同自然矛盾的实际能力主要取决于生产工具的质量和数量,生产工具是区分社会经济时代的客观依据
        • 劳动对象。
          • 一切自然物质都是可能的劳动对象,其中引入生产过程的部分则是现实的劳动对象。现实的劳动对象还包括生产深度加工的对象。劳动对象是现实生产的必要前提
        • 劳动者。
          • 劳动者是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劳动技能和知识,能够运用一定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从事生产实践活动的人。
      •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中的重要因素
      •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不可分割地相互联系着的。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
        • 生产关系区分为两种基本类型。
          • 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
            • 其根本特征是:生产资料为劳动者共同占有,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处千平等地位,在产品分配上不存在剥削。
          • 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
            • 其根本特征是 : 生产资料归少数剥削者占有,劳动者占有很少或根本没有生产资料,并在生产中处已千被剥削地位。
      •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