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
-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 19 世纪 40 年代,创始人是马克思和恩格斯。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具有深刻的社会根源、阶级基础和思想渊源。
- 社会根源
- 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 社会化大生产的迅猛发展
- 深重的社会灾难
- 社会两极化,工人极端困苦。从劳动者沦落为机器的附庸
- 周期性经济危机的频繁爆发。对社会造成巨大危害
- 阶级基础
- 英、法、德多地发生工人运动,意味着现代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舞台。为了进一步发展,迫切需要科学的理论指导。
- 思想渊源
- 19 世纪西欧三大先进思潮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来源。
- 德国古典哲学
-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 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 19 世纪的三大科学发现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自然科学前提
- 1844 年 2 月《德法年鉴》上的论文表明,马克思和恩格斯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为马克思主义奠定了思想前提。
- 1848 年 2 月,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的党纲《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一生的两个伟大发现。
- 1876-1878 年,恩格斯写出了《反杜林论》,全面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 无产阶级革命首先在俄国发生并取得胜利的两大背景因素
- 西方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
- 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 导致了一战的爆发
- 俄国成为帝国主义各种矛盾的焦点与集合点,并因此成为帝国主义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
- 列宁深刻分析了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世界历史条件的变化,认为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已经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
- 出现了马克思、恩格斯生前不曾有的新变化
- 新特点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已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绝对规律
- 除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外,帝国主义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矛盾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又一重大矛盾。
- 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发生并取得胜利的论断。
- 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国实际相结合,创立了列宁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发展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 “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 ”
- 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确立为指导思想,并在不断探索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 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
- 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毛泽东思想
- 邓小平理论
-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科学发展观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