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上图我们可以了解器件如何获得增益,其中发射极基极结 (EBJ) 正向偏置,基极集电极结 (BCJ) 反向偏置。该偏置创建了正向主动模式。该器件的能带分布如下图所示。请注意,基极宽度 Wb 远小于 p 型基极区中电子的扩散长度。因此,当电子从发射极注入时,大多数电子穿过基极而不与空穴复合。这些电子一旦到达集电极就会遇到强电场,导致它们被扫走并形成集电极电流。
[! question] 是否基区越小越好?
如果 EB 二极管是非对称掺杂的,那么正向偏置电流基本上是由注入 p 侧的电子构成的。由于电流与正向偏置值呈指数关系,因此正向偏置电流也可以通过正向偏置电压的微小变化而改变。正向偏压 n+ 发射极将电子注入 p- 基底。部分电子在基极与空穴重新结合,但如果基极区域小于少数载流子的扩散长度,则大部分电子会到达 p-n 基极-集电极二极管的耗尽区,并被扫出形成集电极电流。集电极电流与到达 p-n 耗尽区边缘的少数载流子(电子)成正比,如上图所示。
由于注入基极的少数载流子是由发射极电流产生的,因此有,
BJT-基极传输因子定义式
在没有电子-空穴重组的情况下,发射极电流由从 n 侧注入到 p 侧的电子(
BJT 发射极效率定义式
指向原始笔记的链接
为发射极电流的电子部分; 为发射极电流的空穴部分。
对于最佳器件,
BJT 电流传输比定义式
指向原始笔记的链接
为集电极电流; 为发射极电流; 为基极传输因子; 为发射级电流的电子部分; 为发射级电流的空穴部分; 为发射极效率
在良好的双极器件中,
BJT 基极电流计算式
指向原始笔记的链接
为注入发射极的空穴电流; 为发射极注入电子在基极中复合而产生的空穴电流
以
BJT 电流放大系数
指向原始笔记的链接
为集电极电流; 为基极电流; 基极传输因子; 为基极传输效率;